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

12月院長專欄-多花心思吧!

多花心思吧! 【診所趣事】 一天早晨,有位病患阿姨一如往常地來做復建,從口袋中掏出健保卡、復建卡和 100元。 「好的,找您 50元,可以上樓復健囉!」護理師親切地說後,阿姨露出疑惑的表情「我剛剛是給你50還是100??」 「阿姨~~是100元,我找您50拉」 「哈哈哈,唉呦~我怎麼忘了 呵呵呵」阿姨有點害羞跟尷尬地笑了 我們也笑了 其實生活中,或多或少都會發生這樣的小插曲對吧~ 1、20幾歲的人會說「我是不是有少年癡呆症阿~哈哈」 30幾歲的人會說「我是不是開始初老了呢? 覺得驚恐」 4、50幾歲的人會說「我是不是有癡呆症的前兆呢? 天阿~~~」 有時,其實蠻有趣的; 但有時候,也有點讓人小擔心對吧~ 其實從醫學的角度來看, 這現象跟<腦>和<神經>有很大的關係。 當然「癡呆症」已經證實了跟腦部的構造改變、退化有很大的關係。 那麼,沒有退化的我們為什麼還會這樣呢? 首先, ◆ 人是以「神經」來感受的。 在<腦>中有一團如拳頭大小的神經,對吧?換句話說,<腦>是「一團神經」。 <腦神經>是「身體的核心」,是身體中最先感受並瞭解的部位。 (圖片取自網路) <神經>會透過「眼睛」來觀看,透過「耳朵」來聆聽,透過「腦」來啟動想法。而且 <全身>都布滿「神經」,所以人能憑著「神經」來感受。 (圖片取自網路) ◆ 神經敏銳時、內心興奮時, <專注力>是最強的 。那就是「腦神經、想法和身體的神經都很專注的時候」。那時最能 看得清楚、聽得清楚、好好感受、好好理解,腦也能好好儲存而好好記住 。 ◆雖然<神經>會感受,但< 不使用神經的人 >就算看了、聽了也無法感受。 這時如同「神經睡覺的狀態、神經死亡的狀態」,換句話說,就是「 有氣無力的狀態」 。這時不論觀看、聆聽什麼都無法感受到。 所以大部分的人,會有"少年癡呆症"、"初老"等現象 並非是有神經內科疾病,而是自己的腦、神經或想法正處在一個 有氣無力的狀態 的關係歐! 這個狀態,也沒有特別的治療方式、特效藥、或是打針可以解決。 但可以 透過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專注力跟想法、精神的強度 , 這方面的書籍在坊間、書店其實有非常非常多,不論國內或國外,...

醫生!我腰好痛!!【下背痛的六大主因】

秋冬季節轉換,氣候變化無常,常常這裡痛那裏痛~ 尤其是我們的腰部, 一不小心就閃到、扭到、拉到, 該怎麼預防跟保養我的腰呢? 今天要來告訴大家 秘訣 歐!! 一、  造成下背痛的六大主因: 1.  職業運動、意外事件而引起韌帶與脊柱的傷害 2.  肌肉過度伸展也會引起下背痛 。 EX:過胖、反覆舉重物、姿勢不良 3.  缺乏運動會使肌肉失去張力而變弱,容易因外力而扭傷。 4.  椎間盤突出 (需做進一步檢查) 、脊椎外傷、扭傷 5.  背部關節炎或臀部、膝部疾病而引起背痛。 6.  懷孕:因懷孕時,荷爾蒙分泌使骨盆寬鬆,致使下背部組織結構變得較鬆散;也因胎兒重量,使母親重心向前移。 二、  預防: 日常生活中,可藉由 正確的姿勢 ,降低背痛的產生。 站 正確的站姿是抬頭、挺胸、背部挺直。長時間站立應墊高一腳,不時換腳避免不對稱傾斜。 坐 兩腳平踏地面,背部平靠椅背,臀部坐滿整個椅子。避免上身前傾或背部拱起。 躺 枕頭高度正好讓頭與肩膀平行,仰臥時,在膝下墊個枕頭。側睡時雙膝微彎,兩腳間夾一枕頭 駕駛 盡量將背及腰部靠在椅背,座椅靠背角度約115度。 抬放重物 不可直接彎腰拿重物。要蹲下,縮小腹再抬起物品 高處取物 勿直接取物,請盡量縮小腹、挺背再取物。 由臥姿    轉坐姿 由臥床而起來時,先側躺於床邊,用手推動成坐姿,並保持背部直立,再把腳放在地板上而下床。 謝院長小叮嚀: 預防勝於治療,若平時注意正確的姿勢,控制適當的體重、加強腹肌及背肌力量。 在日常生活中,不論是休閒或工作,都應 盡量鬆弛背部肌肉 。 當長時間工作後,能休息片刻,稍微活動一下,對緊張的背部有很大的好處。 ~永昇骨科診所關心您的健康 願您平安~

【謝院長的Q&A】骨刺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!? 你不知道的骨刺六大問題

對於<骨刺>,你所不知道的事!!!! 從11月份開始,每月推出【謝院長的Q&A】專欄 為大家整理常見的疑難雜症,或是常搞混的觀念 有想要問的問題,也可以上FB粉專私訊小編歐!! ^^ Q1.什麼是骨刺? 謝明翰院長: 骨刺是從骨頭長出來的增生物。因為在 X光片上看起來是從骨頭旁邊長出來一根尖尖的東西,所以就叫做骨刺。 其實 身體的任何一塊骨頭都有可能會長出骨刺 ! 頸椎、腰椎、膝蓋、 髖 關節、手指關節 等 是比較容易長骨刺的部位。 Q2.為什麼會長骨刺? 謝明翰院長: 每個人都會 老化 ,骨刺也是 一種 退化的 現象。 當骨頭旁邊的軟骨或韌帶因為長期的壓力 (體重、長期拿重物) 或損傷 (長期反覆或過度 施 力) ,就會慢慢磨損和失去彈性 ,且 長 出 骨刺。 人體長出骨刺,就像一台 機器用久了 之後 ,機器上的零件會慢慢磨損 、 生鏽是一樣的道理。 所以平時的保養和預防是很重要的歐! Q3.什麼人容易長骨刺? 謝明翰院長: 幾乎所有人,隨著年歲的增長之後都會有 骨刺 的問題,但影響長出骨刺的時間跟嚴重程度的原因有很多 。 簡單地說 有以下幾個因素: 1. 個人 生活 型 態:例如體重過重、 過度激烈運動 、 長期負重(媽媽抱小孩、保母等,小孩也是重物阿~~)、 粗重工作、久坐久站而且姿勢不良。 2. 舊傷 : 車禍、 骨折 過的部位 、開刀、椎間盤突出、或是韌帶受傷 等 。 3.營養 不良 4.遺傳 :有些患者天生家族遺傳會有踝關節退化的話,甚至 30歲開始,就會有嚴重的症狀 。 Q4.長骨刺會怎樣?   謝明翰院長: 如 同上述所說的一般,<骨刺>只是一種「現象」,而非「症狀」! 但長骨刺的部位,確實會比其他部位更容易「發炎」。而<發炎>的症狀: 紅、腫、熱、痛 ;才是讓我們不舒服的原因歐! 有些患者雖然有長出骨刺,但卻沒有症狀的話,那也很OK~ 一樣平平安安、快快樂樂地過日子! 所以我們對於<骨刺>這件事,不要過度地擔心,而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和遵循治療計畫即可歐! Q5.長骨刺要怎樣治療? 謝明翰院長: 所有的治療都有個別性,且按照各自狀況、部位、嚴重程度都有不同的治療措施。無法一次全都說完, 但可簡單地分成 1.  保守治療:吃藥、復健、肌肉注射 2.  ...

【醫療知識】-拇指外翻

拇指外翻 常常看到年輕的 OL們慢慢地小步小步地走進診間,通常他們共同的特徵有1. 尖頭或寬頭的包鞋 2. 高跟鞋大約3-9 cm,十之八九可以預測有拇指外翻的困擾。 有些拇指外翻嚴重的患者,會因為腳ㄚ外型不美觀,而整天都穿著包鞋,反而加重外翻的嚴重度。 有時大姆指會因長時間與鞋面磨擦,而在 蹠趾( MTP)關節(*註1) 處產生紅腫熱痛與囊腫情形!久而久之,患者更會因腳部疼痛的緣故,不敢跑步、運動、而影響日常生活。   (圖片擷取自網路) 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: 拇指外翻是日積月累慢慢形成的, 外力的壓迫 使大腳趾關節往第二腳趾靠攏 ,骨骼的正常結構發生變化並產生 骨性隆起 ,這種 骨性隆起會慢慢變大 ,最後可能造成穿鞋或走路會痛。 (圖片擷取自網路) 拇指外翻嚴重度分級: 度數 程度 小於15度 正常(無拇趾外翻) 15~25度 輕度拇趾外翻 25~40度 中度拇趾外翻 大於40度 重度拇趾外翻 (影響外觀) ※中、重度拇趾外翻患者,可考慮以手術改善。 拇指外翻的日常生活與治療: 拇指外翻通常主因是體質的關係,在生活中可做的預防方式有以下幾點: 1. 姿勢:正確的走路方式 走路歪斜,或是過度使用腳大拇指區塊的肌群,都會使外翻程度加重,增加疼痛。 2. 鞋子:大小適當 穿著過大的鞋子,會使我們在走路時,不自覺地抬起腳趾,或彎曲腳趾頭緊抓著鞋底,這些都會增加腳大拇趾根部的負擔。 且盡量勿選尖頭鞋、或是高跟鞋(容易壓迫大拇趾往小趾的),會造成外翻角度變大,且易造成鞋子與關節突出處不斷摩擦而有疼痛情形,嚴重時,會有拇囊炎產生。 3 . 手術治療: 若 患者拇趾外翻 的程度已到 中、重度 (外翻角度> 35度 ),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(無法走路、影響身體心像等等),則建議尋求專業骨科醫師,尋求手術矯正治療。 謝院長的話: 拇指外翻的預防,平時盡量選擇平底且寬頭的鞋子,也可穿戴護具(拇指外翻指套),減少外翻處與鞋子的摩擦,以「正確的姿勢」減緩外翻的程度,並以保守治療,降低患處發炎疼痛的程度。 如有進一步問題,建議來診諮詢。 註一: 蹠趾關節( MTP...

【醫療知識】運動傷害-脊椎

最近天氣很好,大家常到戶外運動,或是健身嗎? 在運動的時候,要如何減少運動傷害,尤其是 脊椎 的部分呢? 今天小編要來告訴大家,在運動時,該要注意的事項歐! 增加肌力 當肌力小的時候,脊椎會承受身體大部分的重量,所以容易受傷。所以平常可透過 背部以及核心肌群訓練 ,來分擔脊椎承受的壓力,減少發炎機率。 背部肌力訓練 趴於床上,雙手手肘與肩同寬,用雙手手肘撐起頭部與上半身,維持 20秒後放鬆,回復原來姿勢,這樣算一次。 每一回合為 10-15次,每天至少一回合 ,之後可以按照個人肌力狀況,逐漸增加回合數,使背部肌力增強。 核心肌群訓練 核心肌群非主要發力的肌肉群,但可以幫助人體軀幹穩定,進而驅使大肌群、四肢的力量增強!全身性的運動都會需要核心來穩固動作,維持脊椎的中立。 詳細介紹: https://goo.gl/4jEfKN   ·  平躺,雙手貼地放在身體兩側 ·  雙腳併攏曲膝 ·  從臀部開始慢慢將身體抬起,直到臀、背、肩膀呈一直線為止 將身體抬至臀、背、肩膀呈一直線為止(圖片來源:運動筆記) 常見錯誤姿勢 ·  身體沒打直,動作沒做完全 動作沒做完全(圖片來源:運動筆記) 除了平時要加強肌力訓練之外,在每次運動前做好< 暖身 運動 >也是很重要的歐!(可參考: https://goo.gl/sbfzFA) 暖身運動的目的是讓「 肌肉 、骨骼及 關節先 做 伸展 ,提升全身的血液循環,進而 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」讓身體預備好要運動了! 且 喜歡運動或上健身房的人,應學習使用運動器材或運動的正確姿勢,切勿在上、下運動器材時操之過急 ,或是過度使用及負重,反而傷了身體歐! ~ 永昇骨科診所關心您 ~ 相關連結: HIVD:https://foreverlifeclinic.blogspot.tw/2017/06/blog-post_20.html

【醫療知識】-五十肩

五十肩       五十肩,是 肩部軟組織及關節囊腔等受損 沾黏 之通稱,較易發生於 五十歲左右 的人。又稱冰凍肩、凝肩、黏連性關節囊炎、肩關節周圍炎、肩周炎 。    肩帶 是非常複雜的三度空間關節,也是 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 。可能由於某次用力過猛或動作失當,因而引起 內部組織受傷、粘連 ,日積月累,終於造成整個關節囊都受影響。 症狀     肩關節疼痛,手剛開始可舉起,但到一個程度就感到緊繃疼痛。往往 以 【 側舉 】 (梳頭髮) 及 【後旋】 (扣內衣) 動作 較困難,前方舉起則容易。    睡覺時常常 容易感到 疼痛 ,甚至會痛醒 。無顯著外傷或曾有輕微拉傷。     病人感到 肩關節的活動受限 , 日常生活活動困難 ,如 梳頭、拉拉鍊 等,甚至晚上睡覺亦感困擾,經常因壓到患側肩膀而痛醒。 好發族群     1. 50 歲 左右的人   2. 女 略多於男。患者年齡有顯著下降趨勢 。   3. 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、動過心臟血管手術者好發 。   如何治療呢? • 熱敷 (皮膚接觸面約 40-42 ℃,每次 20 分鐘, 2-3次/日 )。   熱敷效果以泡澡最好歐~ • 藥物治療 :以非類固醇消炎藥( NSAID)、肌肉鬆弛劑、止痛藥為主。必要時配合針劑或局部注射。  • 物理治療 :熱療、 電療 、超音波、被動活動治療、運動治療。   徒手治療往往可以帶來更有效的幫助。 •極少數在麻醉下或關節腔注射、臂神經叢阻滯麻醉後,進行關節鬆動手術。  平常生活習慣維持 •維持 正常規律的運動 ,特別是 肩關節活動 。   • 使用電腦或手機等產品不能過久 ,最少每個小時一定要起來做伸展活動。   • 不突然做激烈的肩關節活動 ,如不當的甩手運動。   •疼痛時避免不當活動,如大範圍運動、甩手運動或按摩,以免病情加劇。  【肩關節活動】 訓練強化   爬牆運動 ─依序伸展側關節囊   作法:手由身體側面向後方偏 25 ...